【民间故事】故事六则

  


  项目类别:民间文学
  项目级别:县级    
  传承人:-  项目批次:-



府台巧联县名

相传,有一位府台到安庆府上任,临行时,有人告试他,说安庆府各县的人很难对付,要多加小心。这位府台听了,铭记在心。

与任后,他做好准备,把所管辖十县的知县召集到安庆府,在府内后花园大摆宴席。坐的是石凳,摆的是石桌。知县们一边喝酒品茶,一边在想主意难为府台。其中一知县说:“我们酒也喝足了,公务也谈了,现在大家都散散心,来吟诗做对如何?”“好!好!”各知县齐声赞同。桐城的知县马上说了一句上联:桐城猛虎怀宁无林潜山去,“妙!妙!,这上联出得妙!欠闻府台大人多才,请赐教下联”。众知县七嘴八舌地嚷着。府台大人微微一笑,随口对道:宿松白鹤太湖无鱼望江飞。话音一落,都拱手称对得好。停了一会,江南四县铜陵,石台、东流、至德的知县不满意地说:“府台大人可能把我江南县都忘掉了罗”。“那哪能呢”府台应道,马上拿起一把斟酒的铜壶说:“手持铜陵壶一把,放在石台桌上,你尽东流、何愁至德”。众知县听了,得知府台大人很有才能。以后谁也不敢造次难为了。

 

口述者:余毕福,男,58岁,汉,私塾3年 、望江人、务农。

搜集整理:鲁敬之,1986年12月29日搜集于沈冲乡郭河村余屋。



 

江猪与白鳍的故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不知何年何月,长江边有一户人家,只有父女两个。女儿在襁褓之中就死了母亲,全靠父亲抚养成人。这女儿从小由于父亲的教导,知书达理,会吟诗作对。

有一年夏天,这个女儿在房里睡觉,一个蚊虫飞入帐中叮咬她,她随口就吟诗一首:身似芦花嘴是针,吹打戏乐进房门,一身白肉任你采,还要枕边说私情”。当时父亲在隔壁睡,当听到此诗就发生了误会,认为女儿有私情。过去礼教森严,女儿在家偷汉,大伤门风。父亲越想越气,越想越怕。这事要传出去,自己有何脸面在世上活,就想害死她。但碍于父女之情,不忍心亲手杀她,就想了一个法子,搞来一块大木板,把她女儿四脚朝天绑在板子上,丢入大江之中,让她听天由命。

这女儿落入江中就随风逐浪,从上游漂往下游,途中被一人救起。此人见她生的美貌,为贪钱财,就把她卖入兰花妓院。这女儿迫不得已,也只好委身接客。

有一年他父亲在外贸易,从此地经过,虽有一点年纪,还有一点春意,经朋友劝说,便被邀到妓院之中。正好接客的就是他女儿,女儿认得父亲,父亲不认得女儿,可又不好相认。就写了一首诗放在一双送给他父亲的新鞋里,并放了一根断针。他父亲拿出鞋垫取针时,发现折叠纸一张。好生奇怪,打开一看,只见上面写道:二十年前骂蚊虫,把我丢在大江中,怀中抱的亲骨肉,妓院之中又相逢。老子知道是自己的亲生女儿,追悔莫及,觉得没有脸面活在世上,自己就投江自尽,变成了江猪。

老子投江的消息,很快传到女儿耳中,女儿也觉得活在世上没有脸面,也投江而死,变成了一个白鳍。


口述者:王如有、男、汉、民间艺人。

收集整理:鲁敬之,1988年4月18日搜集于新桥乡王家下屋王如有家。




李二巧治刁地主


从前,有一个叫李大的穷苦人到地主家做长工,一年工钱定为十二块。地主看他老实巴交的还定了一个规矩,就是要有一件事做不到,就扣工钱三块。李大为了糊口也就答应了。

时间到了二月,地主对李大说:“这几天雨蒙蒙的,别的事也不能做,你就搓搓牛索和草绳,省得到了忙时候没有功夫做”。说完,指着一担糠头说:“就用它搓”。李大硬着头皮走到糠头边,搓啊,搓啊,使命地搓,手都磨出了血,可就是搓不成索。无法,只好对地主说搓不成。地主说:“李大,你来的时候我已经有言在先,做不到一件事就扣三块钱”。李大只得忍气吞声答应扣钱。

到了三月,正是春耕生产时,地主把李大叫到眼前说:“我家背后冲里有一块田,有些弯,不好用牛,你先把它整直一下。”李大一听就驮了一把锹来到后冲,一看那个田,乖乖隆的隆,七弯八拐的,大又大,更何况上面的田高三尺,下面的田低三尺的根本就没法整得直。李大硬着头皮干了一天,也没整出一点。天要黑了,只好抱着大锹回来,对地主说:“东家,不行不行,今天这个事我做不下来”。地主说:“做不下来又要扣三块钱啰”,李大说:“没有法子,只有让你扣嘛”。

到了六月大热天,地主对李大说:“李大,这个天太热,热得我晚上不能睡觉,你就用水车车些水到屋上荫一荫”。李大一听心里清楚明白,可就是茶壶里煮饺子——倒不出。只有说:“东家,这个事我做不到喂”。又被扣掉三块。

俗话说:秋老虎,臭八月。话说有一天,非常闷热。正中午,李大拉着牛回来,地主看到牛热得嘴里直冒白沫,心里有了主意,急忙说:“李大,李大,不得了,不得了,这个牛热得要死,你快把它搞到树梢上吹吹风,凉一凉”。李大一听,吓了一跳,说:“东家,你这是难为人,这个牛少说也有七、八百斤,我哪有许大的本事把它搞到树梢上吹风”。地主嘿嘿冷笑着说:“事先讲好的,做不到可以,但要扣钱”。李大无可奈何地点点头。

到了腊月二十四日,李大回家时把账一算,辛辛苦苦一年的工钱被扣得光光的。老话说:有钱无钱,二十四得回家过年。无奈,李大只好空着两只手回家。他弟弟李二一看哥哥愁眉苦脸的回来,就问情由。李大瞒不过,就一五一十地说给李二听,李二越听越气,说:“大哥,明年你在家,我去,非整整这个老滑头不可”。

第二年,李二背着包袱来到地主家。进门就喊:“恭喜、恭喜、恭喜你家四季发财,今年我来你家帮工,也想沾沾财光”。地主听了眉开眼笑。连说:“可以,可以。不过,丑话说在先,来我家做事的有个规矩,要有一件事做不到就扣三块工钱,同意就干,不同意就算了”。李二说:“当然,当然,我哪能破您的规矩。不过,您吩咐的事我要是能做呢?”地主转了转眼珠说:“你要是能做,就加三块怎样?”“好!”李二连忙答应,并当面签了字据。

二月边,地主叫李二搓索。李二一看是用糠头,马上高兴地说:“用糠头搓索是我的拿手戏。不过,不晓得东家要搓几粗的,请东家先搓个头”。地主一听,只好不要搓了。李二说:“不要搓可以,话要说明,这个事不是我做不到喂,那您要加三块钱才行罗”。地主怕李二要他起索头,只得答应加钱。

到了三月,地主又叫李二去整背后冲里的弯田。李二一听,心里有数,拿起扁担和绳子就把柴房的柴一个劲的挑到田里。左一担,右一担,来回跑得起劲。地主心里打闷葫芦,不知李二搞什么名堂,就跟着去一看,一田的柴草,忙问李二做什么事。李二说:“你不是叫我整田吗,我准备用柴把田埂烧红,然后用锹一打一打就直了,现在我就点火”。地主一听,慌了手脚,连叫:“不行,不行,那要烧掉我一年的柴。你再烧都烧不红田埂,不做了,不做了”。李二说:“不做可以,要加钱哪”,“行,行”地主怕李二点火烧柴,慌忙答应。

到了六月的一天,地主又想难难李二。叫他车水到屋顶上荫一荫。李二听了,满口答应。地主心想:答应的到是麻利,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车水上房。不一会,李二驮着楼梯,拿着月锄来了。李二走到墙边,搭好楼梯子,一口气就上了屋,挥起月锄就在屋顶上一阵乱挖。可怜一块块好好的瓦片全打碎了。地主老财坐在屋里,见房顶哗啦啦乱响,瓦片纷纷直落下来。不知出了何事,忙跑出来一看,只见李二在屋上正用月锄干得起劲,瓦片乱飞。地主老财看的心惊肉跳,急得直跳脚,连声大叫:“快停,快停,你发疯了吧?”李二慢慢停住手,淡淡地说:“东家,我清楚的很哪。您不是叫我车水荫屋顶嘛?我正在挖车水埠头,您拦阻干么事哟?”地主一听,一时无话可说,车水不挖埠头这个话讲不过去。只好捺着鼻子喝一盅,虽然肚子气得拱包,表面还装着笑脸,叫李二快下屋凉凉,这件事不做了,答应加三块钱。

地主三次输给了李二,很不痛快。心想,第四件事,不管你李二怎么狠,总没得法子。入秋的一天,很闷热。中午的时候地主就守在门口。这时,李二用牛回来,牛热得嘴里直冒白沫。地主一看忙喊:“不得了,不得了,你要热死我的牛了。李二,你快把牛搞到树梢上吹吹风,凉一凉。”李二说:“好,好,我就办,我就办”。边讲边跑进屋,拿来许多绳子,还叫来了几个青年的伙计。大家七手八脚把牛捆好,然后,把绳子的一头捆个砖头,从根粗树杈上甩过去,几个人就拿住绳头拉起来。可怜牛被捆住4条腿,动弹不得。当离开地面时,疼得牛“哞哞”的直叫。地主见了,吓得三魂跑了二魂半。“快停,快停,要吊死我的牛了,要吊死我的牛了”。喊得声音都变了腔。等大家停住手,地主走过去质问李二:“我叫你把牛搞到树梢上凉凉,哪个叫你用绳子捆的?”李二不紧不慢地说:“你也没说不能用绳子捆呀”。说得地主哑巴吃黄连──有苦说不出。

地主四次输给了李二,又气又舍不得钱,一下就病了几个月。越想越怕李二,不到腊月二十四,就打发了他。李二拿了十二块工钱和能做四件事的十二块钱,一共二十四块钱高高兴兴地回了家。替老实的哥哥李大出了一口闷气。

 

口述者:余小结,男,60岁,3年私熟,望江人、裁缝。

搜集:鲁敬之,1987年3月3日于桃岭乡许冲村老村头。

 



牛祖宗的传说

 

望江县太阳山北侧有一个村庄名叫横山邬屋,此村不大,只有八、九十户人家,都姓邬,此村不知从哪一朝起,每年春节祭祖,不是列摆祖宗牌位,而是将一幅特大的水牛像悬挂于祠堂正中,全村人焚香顶礼膜拜,三叩九拜,他们为什么把牛祀奉为祖宗呢?这里面有一段感人的故事。

很久以前,太阳山上草木繁茂,大树参天,虎狼出没,野兽众多,经常光顾附近村庄的农舍,不是刁走鸡,就是咬死猪。

一天,横山邬屋里走出一位长者,牵着一只大水牛到太阳山脚下去吃草,时至中午时分,一只饿虎在山岗上看见老人和牛,就跳下山岗直扑过来,这位长者没想到,晴天白日,还会有老虎出来,顿时吓呆了,立在原地一动不动,老虎冲上来一口咬住了老人,老人身上立即鲜血直流,连喊救命的力气都没有,不一会就昏死过去。话说这条大水牛本能地让在一旁,见自己的主人被老虎咬住,立即怒目圆瞪,壮起牛胆,一叫吼叫、四啼腾空,吓得老虎急忙放下老人,回过头来与牛斗打起来,这只饿虎体形不大,是只幼虎。打斗经验不足,被大水牛一双犀利的牛角逼得步步后退。渐渐地,老虎体力不支,一个躲闪不及,被牛角戳破了肚皮,痛得老虎惨叫一声夹起尾巴逃回了山林。

等老虎跑远,大水牛就用角挑起老人的背带,将其刁了回来,家人一见,以为是牛把老人戳死了,就不问青红皂白将牛捆绑起来,拿起了长尖刀,大水牛一见,哞哞直叫,眼泪直淌。家人哪管这些,一刀直捅进去,立即鲜血直冲,可怜牛不能说话,就这样含冤而去了。

慢慢地,老人苏醒了过来,开门就问牛在哪里,家人见状,觉得莫明其妙,一再追问,老人才把情况的经过细说了一遍。家人闻听,追愧莫及,真是恩将仇报,于是到城里请了画师给画了一幅特大的牛相,挂在祖宗堂轩祭拜,并告诉下人,以后每年春祭祖都得挂出来祭拜,代代相传,这种风俗一直延续至今。

 

口述者:方贵来、男、汉、出生1944年、初小、农民。

搜集整理:鲁敬之,1989年9月11日搜集于望江县凉泉桥方村方贵来家。



师娘巧治赖皮生

 

从前,一个教书先生的老婆长得很好看,也很聪明。这个先生教的学生中有一些是大小伙子,其中有一个姓赖名皮的学生很想这个师娘,经常在她眼前伸一下,缩一下,五心六兽的。

有一次,搞得师娘无奈的说:“赖皮,你这样搞,不怕先生吗?”赖皮说:“念书时怕先生,做这个事不怕”。师娘说:“你真不怕,就夜里来”。赖皮一听,魂飞魄散,心都要跳出来。好不容易等到天黑。赖皮就轻手轻脚来到先生家前。敲敲前门,无人答应。又转到后门敲敲,也没有声音。再敲敲窗子,还是无人答应。时间太长,怕人发现,只得走了。

第二天,赖皮对师娘说:“你叫我夜里来,又不开门,害得我心惊肉跳的,在外面冻一夜”。“昨夜你真的来了?”师娘装着不知的问。“不真的来了呢?你看,我的手指敲门都敲肿了。”赖皮伸着手说。师娘听了,笑着说:“昨天我很累,睡死了,没听见,你今晚来”。赖皮听了又高兴得走了。好不容易挨到夜里。又来敲门敲窗,屋前跑到屋后,敲啊、跑啊、鸡都叫了,都没有人应声开门。露水打湿了衣服,打湿了鞋袜冷得上牙下牙不停地嗑。天快亮了,又只好溜了。

天亮,赖皮见到师娘说:“师娘,你真害死人,又让我冻了一夜”。师娘说:“昨晚,先生回了家,我怎能开门呢?”。赖皮说:“我今晚又来,怎么样?”。师娘听了,又好气又好笑。心想:这个无赖的东西,我让他冻两夜还不知趣,看来不整整是不会罢休的。可明说又怕先生脸上无光。师娘想了想说:“你要真心想我,只有日里来。先生在上课,不会回来的,夜里来,假如碰上就不得了”。赖皮听后高兴得走了。

第二天上学,赖皮在先生眼前,折了一个白(说谎),说是母亲生病,请一天假。然后就溜进了先生家,见到师娘就口水直滴,手也动脚也动。师娘对他说:“不要急嘛,好事在后头呢,你先进房睡到床上”。赖皮听了心里痒痒的,一下子就钻进被窝子里,师娘把赖皮的鞋收好,摆上自己的绣花鞋。这时,赖皮等不及了,伸出手就拉师娘,师娘甩开他的手说:“大门还没闩,我到门口看看有没有人,马上就来。”

师娘一出门就在门上插上一把锁,然后,一口气跑到学堂,对先生说:“你快回家,小姨妹来了”。先生说:“急莫事,放学我就回去”。师娘说:“不行,不行,小姨妹一来就突然病了,现睡在床上,你快去看看。”说着拉着先生就跑。先生被拉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到家,就看见被上有花衣服,床下女人的鞋。被子里蒙头蒙脑的睡着一人,知道老婆没折白。师娘说:“我出门的时候正发高烧,现在可能是发冷。你看,被子抖得很,你来摸摸”。先生再一看,果然,被子越抖越利害。心想上前摸摸,又男女不便。就说:“我就去请郎中。我就去请郎中。”边说边跑出了门。

赖皮见先生一走,满头大汗爬起来鞋也顾不上穿就跑了,以后再也不敢在师娘面前乱动了。

 

口述者:周国民,男53岁,望江人,文育,务农。

搜集整理:鲁敬之,1987年1月6日,收集于翠林乡翠玲村。

 


音乐枕的传说

 

相传唐朝年间,县城里一户姓姚的财主家建造房屋,请了许多瓦木工。一天,匠人们挖墙基,挖出了一个石枕。只见这石枕上面画着许多图文,很好看,而且枕两头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小孔,有人贴在耳边一听,枕里面好象有吹打戏乐之声。于是乎你听过来,他看过去,大家都说是个宝贝,准备收藏起来。

不想,姚财主听人说后正急匆匆地赶来。人还没站稳就抢过石枕,又看又听,越看越舍不得放手,越听越觉得入了仙境。姚财主暗自嘀咕着:这真是个宝贝,要是归我所有,那可就发大财了。于是,心里打好主意,就皮笑肉不笑地说:“诸位,姚某建房是假,寻枕是真。此枕乃姚某祖上所传,总算苍天有眼,今天物归其主。但也得于大家,凡挖枕者多加一天的工钱,以表姚某的谢意。”工匠们见他花言巧语的想强占石枕,就好似爆竹堆里丢把火──全炸开了。为首的说:“姚东家,你说石枕是你家祖传,有何凭据?”“对呀,有何凭据?何况这地皮是新买的,不是你家的祖业”。“石枕是土里的东西,哪个挖到归哪个”。众人七嘴八舌。姚财主拿不出任何依据,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──直打转,只有强词夺理地说:“你们是我花钱雇来的,挖到的东西当然归我所有”。于是双方争执不下,象打斗的公鸡──谁也不让谁。

最后一直争到县衙打官司。鼓击三通,老爷升堂。这个姓姚的县令听过双方的陈诉,见一方有个是他同性,本想维护维护,可当把石枕拿到手里一看,顿时眼花缭乱,贴在耳边一听,真似有吹打戏乐之声。心想:这真是个宝贝,我要是把它进贡给皇上,一定能升官加禄。越想越美,贼眼一转,当即把惊堂木一拍,判道:“此石枕即不是你姚财主的祖上所传,也不是你们众人的祖传。它是土里生土里长,理应充公。本官念你们辛苦了一天,付上二百吊钱,一方一半。都回去吧!”

俗话说:胳膀拧不过大腿,鸡蛋碰不过石头。姚财主与工匠们只好怨声叹气地走了。等人一走,姚县令高兴得手舞足蹈,捧着石枕左看看,右看看,听过来,听过去。只觉得:

脚底轻飘飘,恍恍惚惚上九宵;

眼前金花闪,黄金白银往下掉。

不想一个绊脚,“哗”的一声,石枕掉地,四分五裂。真是当顶泼一瓢冷水──从头凉到脚。姚县令顿时瘫软在地,定神一看,碎片中露出一张纸条,只见上面写道:

此枕本是孔明枕,

五百年后它自损。

本城有个姚县令,

花去白银二百整。

姚县令掐指一算,孔明去世距今正好刚过五百年,惊叹不止。只可笑姚县令:

升官发财白日梦,

一场欢喜一场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口述者:李福全、男、汉、出生1915年、文盲、农民、“故事篓子”。

搜集整理:鲁敬之,1987年8月12日搜集于望江县华阳乡永风村李福全家。

 


相关文章
图文资讯